-
- 一、建设背景
- 总体概述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工地建筑材料安全、工地财产设备安全等全是施工单位管理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更是建筑单位关心的问题。建筑工地属于环境复杂、人员复杂的区域,很难通过人员巡防来管理工地。因此从确保人员安全、确保财产安全、确保工程进度等角度出发,建设一套有效的现场及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可以让管理者实时了解现场施工全面信息,实现对建筑工地的实时监测、掌控调度,提高监管效率和业务水平,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成为当务之急。
-
- 二、建设目标
综合监控系统(智慧工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视频数字压缩处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和安全监测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管理,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施工操作工作面上的各安全要素等实施有效监控,同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和改善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监管模式的创新,同时加强了建筑工地的治安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综合监控系统(智慧工地)建设目标如下:
1、建设集成工地监控、环境监测、设备管理、视频智能分析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围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及常态管控等开展设计,以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
2、面向线网指挥中心管理人员、线路指挥调度中心的调度及管理人员等、各工区及工点的值班人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应用对象,满足多层级差异化应用要求,实时全方位监控建筑工地现场情况,包括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大型机械设备监测、人员管控等多个方面。
3、能为各级监控值班人员提供丰富的报警功能,提供实时监控现场异常情况的有效途径,及时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实现处置或整改提醒。
4、当出现异常情况由正常运行模式转为灾害运行模式时,综合监控系统能够迅速转变为应急模式,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指挥提供方便。
5、根据各系统的实际需求向相关现场感知层系统开放网络资源,为感知层系统具有逻辑上独立的全线网络传输通道,并保证整体网络安全。
6、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功能设计模块化,易于扩展维护;系统具备高可靠性,保证能全天候不间断地运行;系统具备多远程互联互通能力,基于权限设置和网络环境,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实现远程实时监管。
-
- 三、设计原则
- 1)先进性和高效性
- 2)可靠性和稳定性
- 3)可扩充性和灵活性
- 4)开放性和标准化
- 5)安全性和保密性
- 6)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
- 四、总体架构
- 1、建设内容
综合监控系统(智慧工地)建设内容按信息化门类可划分为通讯网络建设、硬件系统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其中通讯网络建设内容包括线路主干网络、工点内部网络、;硬件系统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车辆识别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劳务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以及配套监控室机房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内容包括综合监控系统平台、业务子系统、移动端系统以及数据对接中间件。
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分级管理”理念,系统应由平台应用层、通信网络层、感知层等组成,包含能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界面展示、数据分析等功能所需的所有硬件、软件,主要由综合监控系统平台、通信支撑系统及在各工地现场感知层部署的门禁系统、定位系统、盾构检测系统、关键机械设备监测系统、关键位置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构成。
综合监控系统根据项目管理层级,全线设置一处指挥调度中心,由施工承包单位通过平台系统功能统一对全线进行建设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各工区设置分中心,按责分区管控;各个工点设置综合监控,对工点就地管控。
综合监控系统平台与万胜围地铁大厦设置数据接口,将全线信息上传至总部,按线网统一要求设置监控界面、数据分析图表等。
在线路指挥调度中心、线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统一界面风格,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展示项目建设情况。对于线网建设情况的集中展示、数据汇总分析,系统应按照建设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数据,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 2、框架设计
综合监控系统(智慧工地)应用层级分为线路级、工区级、工点级,系统框架采用软硬件一体化分层设计,分别是基础层、现场层、应用层。基础层即网络设备、监控设备和机房设备,可根据实际场地条件将机房设备放置在监控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点级机房与工区级机房合并;现场层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含终端摄像头、视频分析服务器等设备)、准入识别系统(门禁和车辆识别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地面定位和隧道内定位)、环境监测系统的相关设备;应用层包括综合监控平台(采用云端部署)、综合监控各子系统(劳务系统、施工安全系统)。三层之间通过网络链路进行数据沟通,下层建设对上层建设提供资源支撑,综合监控系统分层规划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综合监控系统分层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