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行性分析
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 有关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要充分认识建设示范专业对于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并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对示范专业建设予以倾斜支持。
为迎合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双精准建设专业”,力求更精准地校企合作,更精准地培育电商人才。
在“双精准”引领下,电子商务专业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起点,结合清远市地方经济特色,精准对接企业生产运营,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共同构建与企业运营周期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将电商618,双11等大型活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第一年综合素质培养,第二年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年项目实战提升、顶岗实习为一体的“三阶递进,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专业建设与企业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国际专业标准及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运营精准对接,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精准对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5年,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目前市场需求满足率仅达到41%,企业电子商务职位空缺率超过50%。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00年到现在,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人才需求。
在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的同时,电商人才的缺口在不断增大,并已对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凸显的作用,很多地区电商发展正因人才缺乏面临着“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要在发展电子商务上有大的作为,还是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当前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是最重要、最紧迫的。纵观国内外电子商务教育现状,我们应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这是保证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根据地区产业、行业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特点以及企业单位对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按照“就业导向、服务区域、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思想,全面整合电子商务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组织形式、实训形态、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实践项目、实训条件和科研情况,将电子商务实训中心打造成以电子商务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锻炼和强化学员电子商务实践操作和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立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升教学实训条件,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开展紧贴本地经济特点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本地区社会再就业人员培训,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岗位要求,形成电子商务专业体系建设在产学研方面的有效结合。
2、建设计划
通过实施产教融合综合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建立一个先进的、集多项教学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实训中心。通过该 实训中心的建设,优化“产教融合,立体化实践”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带动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发展,增强综合办学效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最终,把学院建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范本科高校和高素质、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三、 预期成效
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成后,可结合毕业学员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需要,形成全方位、综合性、应用广泛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拓宽学员实训的实训范围及实训深度,以帮助学员的广泛就业,并提升就业岗位质量和层次,满足电子商务产业的需要。
具体体现如下:
基地建成以后,除用作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为承担电商培训场地、电商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地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培育出相关对口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社会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 对接社会招聘,提高就业率
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以服务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战技能训练为出发点,以实训室建设为基础,分别建造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网络客服实训室、商品采编实训室等三个实训室,帮助学员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系统一般体系、结构、流程,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开阔学员视野,掌握最新电子商务发展动态。又同时兼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讨论、参观交流、专业建设探讨等用处。实训室丰富的文化建设,满足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技能实训需求。